安博电竞网站真人官网下载·甘肃武威市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

安博电竞网站真人官网下载·甘肃武威市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

安博电竞网站真人官网下载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日前,武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征求《武威市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意见建议的函。

  征求意见稿指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方向,有力有序有效全面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建立风光电经济高效利用机制。拓宽绿色电力应用市场,拓展新能源应用工业产业场景,采取直购电交易措施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创建新能源使用比例高、电源建设与电网调度协调发展的“零碳”产业园。到2025年,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占比不低于30%,加快工业绿色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鼓励企业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工业企业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严格执行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对标国内外能源资源利用先进水平,加强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熔盐储热材料、智能电网、储能、制氢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在重点行业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支持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对重点工艺流程、用能设备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应用电能替代,鼓励氢能、生物质燃料、地热、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化石能源在工业企业应用,扩大新能源在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风储、光储、大电网储等多种能源发储用一体化商业应用,提升消纳绿色电力比例。

  为推动全市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下简称“三化”改造),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23〕7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总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强工业行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强化集群强链提升,推动形成“高端化驱动、智能化支撑、绿色化保障”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绿色工业突破发展。

  到2025年,传统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产业链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坚持放大优势、拓存创增,坚持转型升级、提升质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清洁能源、碳化硅、化工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煤炭、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计划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8项,预计总投资75亿元。

  高端化:到2025年,构建门类相对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制造业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户以上,努力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产业链逐步向终端市场和产品设计研发等核心方向升级,传统原材料向新材料转型发展,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附加值进步提高,高端产品营业收入占比达到30%。

  智能化: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强化工业互联网标识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完成基于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口标准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接入省域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核心业务“上云”率达到100%,推动1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累计创建2家省级智能工厂、4家省级数字化车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全覆盖,打造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3个。

  绿色化:围绕“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支持重点企业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62%。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左右,全市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工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绿色产品占比显著提升,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

  1.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到2025年,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到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65%,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00户,省市级行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增加到50户以上。支持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28亿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2.加快推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围绕农产品初加工、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通过改造提升、延链补链,补齐传统产业水平不高短板。重点引进乳制品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开发利用、畜禽产品提取物、休闲食品加工等项目,延长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条;引进建设原料药深加工、资源循环化利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碳化硅深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到2025年,传统产业链安全可控能力和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形成更高附加值和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3.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大力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发挥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断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开展增品种行动,淘汰落后低端品种,丰富新型高端品种,发展绿色低碳品种,优化产品品种结构。开展提品质行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管控体系。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和适用性水平。开展创品牌行动,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增强品牌培育能力。注重运用多种媒介,加强品牌宣传。鼓励企业强化售前需求咨询、售中技术交底、售后技术指导,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到2025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备案数量累计达到15个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提高到8%。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和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以上。

  1.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扩大5G建站规模,加大5G基站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2023年建成5G基站650个以上,实现县城、乡镇5G网络覆盖。到2025年,推进5G网络规模组网,加快5G产业链布局,通过5G基建项目的铺设,为5G技术场景应用提供条件。推动5G网络与光网物联网、Wi-Fi、4G LTE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建设,持续做好网络迭代升级。

  2.培育典型示范标杆。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鼓励企业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进集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试点示范。支持企业对标省内和国内智能制造领先水平,做好全市重点企业智能化诊断咨询工作,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依托我市中医药、特色农副产品等产业优势,培育创建一批示范引领作用强、综合效益显著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建立重点企业“智能化”示范项目培育库。到2025年,累计创建2家省级智能工厂、4家省级数字化车间。

  3.推广优秀解决方案。依托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诊断、企业上云、两化融合贯标等方向,推广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领域省内领先的解决方案及产品供应商,增强关键产品、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着力提升基于互联互通的先进制造能力、基于数据驱动的创新发展能力和基于组织协同的资源配置能力。到2025年,累计认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户以上。

  1.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方向,有力有序有效全面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建立风光电经济高效利用机制。拓宽绿色电力应用市场,拓展新能源应用工业产业场景,采取直购电交易措施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创建新能源使用比例高、电源建设与电网调度协调发展的“零碳”产业园。到2025年,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占比不低于30%,加快工业绿色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鼓励企业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工业企业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严格执行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推动化工、焦化、水泥、包装印刷等重点工业行业“一行一策”制定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2.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对标国内外能源资源利用先进水平,加强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熔盐储热材料、智能电网、储能、制氢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在重点行业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支持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对重点工艺流程、用能设备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应用电能替代,鼓励氢能、生物质燃料、地热、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化石能源在工业企业应用,扩大新能源在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风储、光储、大电网储等多种能源发储用一体化商业应用,提升消纳绿色电力比例。持续完善能耗管控制度体系,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强化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存量能耗精细化管理,实现能耗需求与产业布局充分衔接。

  3.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实施降碳、减污、污染防治、节能、资源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工业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以化工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农林废弃物为重点,加速重点行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橡胶、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弃电器、工业废渣等固废资源再生利用水平,构建完善固废资源循环工业利用体系。加快水泥回转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电石熔炼炉余热发电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广,推进化工企业蒸汽回转干燥提质等工业技术和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广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综合利用技术,利用水泥窑炉协同处理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厂污泥等技术。

  4.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健全绿色制造体系,提供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工程数字化绿色提升等系统解决方案,强化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立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动态管理机制,全力创建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到2025年底,力争培育绿色制造体系载体达到20家。推动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完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节水节材评价,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标杆企业。

  1.改造目标。到2025年,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建立完善的产品溯源系统,开发设计一批绿色产品,建成一批绿色工厂,重点企业建成绿色制造体系,不断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工度、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和品牌认可度。

  (1)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支持乳制品企业优化加工工艺和产品结构,建设包装、饲料、兽药等配套延链项目,努力创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特色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加大分割、保鲜、灭菌、提取等现代加工技术的推广应。

相关现场
咨询电话:021-57569110